讲座题目:中子星与引力波:从引力波源到纳赫兹引力波指示
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下午14:30
地点:理学楼A301
报告人:高志福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高志福,男,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快速射电暴、射电脉冲星、磁星自转演化与辐射机制、引力波及宇宙学等。 2012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曾赴南京大学天空学院交流学习,并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等荣誉。2012年入职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后,先后获“2016 年度台科研成果奖”、“2017 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 “优秀论文奖”、“2021 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及“2023 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其指导的学生在 ApJ 上发表的论文荣获 2024 年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出版社(IOP Publishing)颁发的“中国高被引论文奖”;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QTT 973 及 FAST 专项等国家重大科学项目。在中子星磁场演化、物态方程、辐射机制、引力波及广义相对论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提出磁星内部热演化新理论模型,并首次在国际上推导出广义相对论框架下中子星磁场欧姆衰减的本征方程,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2020–2025 年间,与合作者开展弱引力场近似下旋转椭球星研究,多项成果发表于《Eur. Phys. J. C》;迄今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PulsarAstronomy: Unveiling Compact Stars with China's New Facilities》等专著。目前担任ApJ、《中国科学》等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讲座内容: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的晚期遗迹,产生于核塌缩的超新星爆发。本报告综述中子星作为毫赫兹至赫兹级低频引力波源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双星系统中潮汐形变的理论基础,包括潮汐相互作用对引力波波形的影响机制,并结合 GW170817等重要事件分析其对状态方程的约束;同时评述孤立中子星磁场诱导形变的物理机制,对比二者在1–10 Hz低频窗口的观测特征与区分方法。结合脉冲星计时阵列(PTA)数据,讨论纳赫兹引力波背景探测潜力,并指出 Einstein Telescope 与 LISA 在毫赫兹–赫兹波段探测连续引力波的独特优势,为多信使研究提供下一阶路线图。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理学院
2025年10月17日